查看原文
其他

抓住三伏最后时机!让阳气升起来,疾病全闪开!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现有社区医疗门诊项目

寻找合作伙伴

请联系:18016247306

电话微信微信同号

来源:中医技术殿堂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末伏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将要过去,此时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天地给予的能量,来补充我们自身的阳气。


末伏,通常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称作终伏、三伏。2019年的末伏时间为:8月11日到8月20日。


阴雨连绵的中伏已经过去,此时乌云散去,阳光照耀,有了些秋高气爽的感觉,古人在立秋后置“末伏”,末伏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将要过去,也意在提醒人们虽然已到初秋但仍然要避暑热之气。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


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祛湿排寒固阳正当时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 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而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末伏虽值秋季,但天气依然炎热,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天地的能量,祛湿、排寒,养护我们的阳气。

日光浴


阳光是人体阳气的主要来源。每天上午9-10点钟的阳光最好,如果能在早晨进行15-20分钟的日光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运 动


中医说“动则生阳”。建议阳虚体质的朋友,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能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运动是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升发阳气,但如果每次都运动到大汗淋漓,反而会损阳气。建议体质不佳、阳气不足者,尽量选择太极、站桩、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或慢跑这类比较轻缓柔和的运动。


日常工作时,也应注意活动,别在电脑前呆太久,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都可帮助身体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功 法


三伏天是练功最容易出功夫,也是最能排寒湿之气的时候。


身体中的元阳之气弥足珍贵,如何通过后天来补充呢?道医遵循古法调理,因其固有,顺其自然,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正安老学员一定对道家古法养生功不陌生,其中的蛇形步法以督脉的运行配合子午决手印,将宇宙天地中的精气,通过神阙转化为能量,经命门、督脉、百会、过十二重楼(咽喉部位)回到丹田,培补自身元阳之正气。此时择时练习,最能排寒、除湿、补阳气。


适合自己的功法,就是最好的功法,可以通过站桩及其他导引功法来补充阳气、排出体寒。



艾 灸


艾灸此时依然是补充我们能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时节,排湿寒固阳气,为大家推荐4个穴位。


从道医角度来说,我们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位于腹部正前方的神阙、气海、关元穴是养护阳气的主要穴位。


平时阳虚怕寒,怕凉怕冷者,可在这三个穴位处用揉腹或艾灸的方法提升阳气,抵御内在和外在的寒凉之气,有助血脉流通,真气充盈。



① 生命之根:神阙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神阙穴和人体的元阳、元阴关系非常密切,是护阳大穴,平时也要很好的固护,不要露肚脐。



② 维护元气:关元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关是门口的意思,元是人体的元气。是人体元气产生的一个关口,此穴既能产生又可以维护元气。



③ 补气要穴:气海


位于肚脐下一寸半。是被誉为“补气要穴”的气海穴,这里是人体的气汇聚的地方,它比关元穴补气的作用更突出,临床上常用气海穴治脾胃虚弱。



④ 排寒除湿: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三寸处。


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



精 神


① 善能升阳。《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②喜则升阳。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一起行动起来,把阳气补回来吧!


冬病夏治正当时!



秋冬,很多人就会发现自己怕冷、手脚冰凉、肌肤干燥、关节酸疼、浑身无力、精神疲惫等症状似乎有加重的情况。这些都是“冬病”。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中医上把这些症状称之为“寒湿太重”。有“寒湿体,百病生”的说法,可以说明了寒湿对人体的伤害性。


“冬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在盛夏三伏,人体阳气旺盛,体内积寒藏在背部膀胱经和关节等处,而且外界暑热骄阳,人体毛孔开放,此时体内寒邪最易被赶出。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可以温养组织、脏腑,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而三伏,则是夏天中,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于阳气虚的人,抓住时机来补阳非常关键。


在夏日三伏天气最炎热之时,利用艾灸、中药或敷贴等方法来助阳温散,开泄毛孔,振奋人体阳气,尽祛陈寒。最适合借助天势,补阳气,驱寒气,赶湿气!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



寒湿体,百病生


体内有寒湿自我诊断↓↓↓


望:黑眼圈、眼袋。色斑、痤疮、面色白。舌苔白润。眼屎多。脸上油腻。舌苔厚腻。 


闻:声音低沉、无力。声音无力。 


问:畏寒怕冷、 四肢不温。对冷风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感冒”症状。喜欢吃温热、辛辣的食物, 不喜欢喝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不成形。行动上喜静恶动, 情绪低落。头重身困、四肢酸懒沉重。食欲不振, 口腻或口甜。小便混浊、短涩 大便溏泻,不成形。关节疼痛, 活动不利。水肿, 以下肢较为明显。女性白带过多。


切:脉象微弱。脉象细而濡。



寒湿体,怎么破?


想要祛除体内的寒湿,其实方法也非常简单,每天做一做艾灸,就能大大减少体内湿气。


艾灸是中药外治法的一种,有几千年历史,安全可靠!艾灸的原理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除此之外,艾灸能调和阴阳、温阳补虚、消瘀散结,引热外行、补中益气、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冬病夏治,为什么要用艾灸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泄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及女性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等的疾病。


而“夏治”指的是在夏季三伏天,利用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充沛的最佳时机,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艾灸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


艾叶具有温通经脉的效果,艾叶辛温可以温散寒邪,同时艾叶的芳香气味可以走串,善于通十二经脉,并且它的温和效力持续的时间比较久。


从《大长今》、《芈月传》到《女医明妃传》,我们都看到了艾灸的身影。艾灸有神奇功效,不仅治病,还能兼得美艳。



从古至今,关于艾草与艾灸,在各种史书医籍中都有记载。古本《食疗本草》记载,“艾叶”有“止胎漏”、“消一切冷气”、治“产后泻血不止”等功效。


艾灸暖宫,治疗痛经、治疗女性不孕都有显著疗效。同时艾灸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所以,艾草有“医草”、“女人草”等诸多美誉,以艾草为材料的灸疗被女性引之为“闺蜜”也就不足为奇了。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草能将药气渗透进经络和五脏六腑里,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以艾灸最为盛行。



什么是三伏灸?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


艾草燃烧后的热力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把经络中的邪气驱除。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艾之阳称之为地之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由此可见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的东西所能比拟。艾草燃烧产生的红外线的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火连续的燃烧和传递可以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效。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一年中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三伏灸,就是天地力量的基础之上,再加一把火——艾灸,让它热上加热,把身体热透,把寒排出来,把堵化掉,把虚补上来。


寒排出来,淤堵清理干净,好的东西才能进去,吃得好,睡得好,它才能消化,才能滋养,才能滋润。


就像一间屋子,如果屋子里堆满了破旧的东西,不清理干净,是永远没法装进新东西的。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

这几年很多来看病的患者不停地抱怨:“大夫,您说为什么我的病就是治不好啊?”“为什么我得好多种病啊?”患者急切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但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是一个过程,不可能瞬间见效。至于患者的这些“为什么”,我想无非就是因为现代人的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为什么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因为川菜的特点就是辛辣,川菜里边辣椒、花椒那都是多多地放,越多越好!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的人们才需要用重辣来化解体内的湿气。而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的人们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人体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来咱就温之,热来咱就寒之;有风咱就祛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然而,有湿呢?那就有点难办了,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方法越多,就意味着这个敌人越狡猾,越难对付。


特别是前边说过,湿无孔不入。湿邪伤人时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比如冬天,如果仅仅是气候干燥,就算很冷,我们也都还能接受,但如果又冷又湿,人就很难受了。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熬,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更重,寒邪伤人更狠。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又好像夏季的桑拿天,又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艳阳高照、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舒服。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祛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慢性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所以湿邪真的是让我们身体变得糟糕的罪魁祸首啊。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是我们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把体内“躲猫猫”的湿邪驱逐出去,我们健康的身体才会像风筝一样展翅高飞。


更多推荐
从肺癌用理中汤,谈大病一定要小治、巧治
夏秋之交,引阳入阴,调理失眠的好时机到了
心脏有问题时,左边手臂会酸、麻、痛,记好啦~~~
赤小豆是个什么豆,让仲景用在了经方里?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